• 1
  • 2
联系我们
  • 联系人:龙先生
    手机:15069406448
    座机:0631-7861164
    传真:0631-7861164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页:www.rcpenglong.com
    地址:荣成市港西镇龙家
海参养殖的困境如何打破
  • 海参我们平时都见过,但是说到了解,我们却并不是很熟悉。

    海参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据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海参养殖业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现在山东、辽宁、河北已具备相当规模,成为当地渔业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海参养殖面积15.3万公顷,年产量13.7万吨,年产值300多亿元。与海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相比,有关海参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现在海参养殖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表明,滞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已严重制约了海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在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谈谈制约海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一、海参基础生物学研究

    海参的基础生物学包括海参的分布、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其影响因素,尽管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但是海参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和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等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比如海参对生活环境中理化、生物因子的变化如何适应、如何调节,环境中哪些因子对海参影响较大等。在海参的养殖生产中经常遇到个体较大的海参常常隐匿在海参礁中,不愿意出来,给捕捞带来不便。在海参苗种生产中,经常会发生苗种停止摄食和生长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苗种生长的任何阶段,而且多出现在水环境发生变化后。所以,笔者认为水环境中某些因子的变化超出了海参自身的调节机制,引起海参身体不适应,导致海参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和生长,时间长了,严重影响海参苗种的成活率,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水环境比较复杂、污染较重,水环境因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变化较大,而海参是一种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的动物,有些变化超出了海参的自身调节能力就会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要想解决上述问题虽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但是首先应加强海参基础生物学研究,进一步研究海参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对外界环境因子变化的调节机制以及海参个体是如何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外界环境中的哪些主要因子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发育等问题。

    二、海参的种质资源

    海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行业的发展,北方沿海各省的海参育苗水体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大连市就有海参苗种培育水体1000万立方米左右。每年海参苗种生产需要大量的种参,生长在自然海域的海参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不但性成熟时间比人工池塘养殖的晚,而且性腺发育也不同步,这就给苗种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因此,目前海参苗种生产所用的种参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池塘养殖,并且这些种参也都是由人工繁育的苗种养殖而成。种参来源范围相对狭小,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种参性腺发育较差,怀卵量减少,卵子质量下降。过去规格在每头250g以上的海参就可以做亲参,但近几年,同样规格的海参性腺很少,几乎没有利用价值,要想获得同样多的怀卵量,就需要更大规格的种参。而对海参养殖户来说,留存大规格的海参就会增大养殖风险,所以,海参种的选购越来越难,这就给苗种繁育企业带来很大的困难。不但造成有些企业由于得不到良好的种参使生产遭受损失,而且使用这样的种参繁育出来的苗种体质较差、成活率较低,有些苗种生产企业为了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只好在苗种繁育期间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使苗种质量难以保证,这也给海参养成带来困难,这种恶性循环显然不利于海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海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保证海参种质资源不受破坏;或者通过遗传育种等手段,解决海参种质退化问题。

    三、海参的饲料

    海参苗种的繁育,从浮游阶段开始直到幼参售出都可以摄食人工饲料。随着苗种生产规模的扩大,极大地带动了海参商品饲料产业,目前市场上的海参商品饲料涵盖了海参苗种繁育的整个过程,而且品种繁多,各种海参营养添加剂、免疫制剂、解毒剂等等五花八门,广大苗种生产者面对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根本弄不懂其在海参苗种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的作用,抱着反正用了就比不用强,用了也没有坏作用的心理,往海参饲料里随意添加各种添加剂,多的达十几种。这种滥用添加剂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海参苗种质量。

    现在,我国海参配合饲料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质量检测标准,我国对海参生长发育各阶段营养需求的研究还不是十分深入,海参各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比例还不是非常明确,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稚、幼参饲料的营养配比基本上是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自己配制,原料的来源也很广,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产地,有的原料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甚至发生了变质。所以,市场上流通的各种海参饲料营养成分不尽相同,营养标准都是各企业说了算,国家既没有统一的营养标准,又没有统一的检测措施和手段,这就导致了各种海参饲料质量参差不齐,给广大苗种生产者在使用上带来不便,有的厂家根据饲料的价格、饲料生产者的名声或同行的推荐等方式选择饲料,有的把各种品牌的饲料轮着投喂,海参饲料市场的这种混乱局面不但给苗种生产者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也不利于提高苗种质量,而且还影响了水质环境,导致水质环境的富营养化。可见,海参苗种繁育过程中的饲料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海参苗种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海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海参的病敌害

    伴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各种问题不断突现,比如海参的病敌害问题已经开始困扰这个产业,所有的养殖户已经意识到海参养殖过程中的病敌害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海参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生产上对病敌害防治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即大量使用抗生素、杀虫剂,而且盲目地乱用药现象严重,特别是在苗种繁育阶段,大多数厂家不管预防还是治疗、不管有没有病、什么病都是抗生素“当家”,而且专拣贵药、新药用,用药量也在不断加大,这样不但养殖成本增加,效益下降,而且大量用药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甚至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我国海参养殖中的健康管理和病敌害控制技术的研究远远滞后于生产的发展。现在加强海参养殖过程中病害控制新技术和健康管理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我国水产养殖科技人员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比如采取生物的办法,使用微生态制剂,以及无公害鱼药的研制、使用等。我们知道水产养殖中的许多病害(尤其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不仅与病原生物的存在有关,而且和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水体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就有可能找到通过维持水体的微生态平衡来消除某些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的有效途径。此外,在自然水体中还存在着许多能够分解和消灭病原菌的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有益微生物的分离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研究,有可能找到一种通过微生物来控制一些微生物病害的有效途径。微生物生态技术和微生物制剂将成为健康养殖中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一些研究所、高等水产院校都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市场上也有一些相关的产品,但由于种类较多,名称较乱,而且这些产品质量的检测需要一定条件,所以其质量参差不齐,并且这些微生态制剂中淡水微生物种类较多,在海水中使用效果如何有待探讨。苗种生产企业在使用这类产品时由于缺少对这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理的了解,加之微生态制剂生产厂家的应用技术指导跟不上,所以也存在盲目应用的现象,或者见使用效果不明显干脆就不用。但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许多养殖者已经认识到微生态制剂的优点,也愿意使用,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开发适宜的种类和提高应用效果及加强应用指导。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1-2002)等文件,对渔业行业药物、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标准做出来严格规定,渔用药物以不危害人类健康,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大力提倡使用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使渔业用药既不破坏水产动物生活环境的生态平衡,也不会产生药物残留,并且防治效果较好,做到了既防治疾病又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养殖生产中使用的鱼药大多由人药、兽药配制而成,针对性不强,不少鱼药的残留严重,长期使用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将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以及从人类健康角度出发,研究出针对性强、低毒、无残留、无公害鱼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对海参养殖过程中敌害生物的控制也要进一步研究,因为开展海参的生态养殖,就要弄清养殖环境中敌害生物的种类、特性等基础生物学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或杀灭。以及用什么药物、方法杀灭才能对海参及环境没有伤害。如养参池塘中的各种杂鱼及青苔、刚毛藻等有害生物,应根据其不同的繁殖季节和生理特性,采取人工、化学或生物的综合手段,有效杀灭或抑制这些有害生物。

    同时适当调整养殖模式也是防病的有效途径,比如调整养殖周期,采用生态养殖模式等。

    五、海参养殖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推广

    有一个现象值得广大水产工作者注意,现在许多养殖企业经营者认为海参养殖(包括苗种繁育)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差不多了,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了,科技含量不高了,所以海参养殖企业不重视科技人员的作用,有的甚至不用科技人员,看别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遇到问题也是现请教或凭经验,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对海参健康养殖是十分不利的。这恰恰说明在海参养殖方面,不是养殖技术非常成熟了,而是养殖技术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生产的发展,这对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水产科技研发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广大的水产科技人员对海参养殖技术加强集成创新,不断研发新的养殖模式,培育优良的养殖品种,做好科技服务。但是优良养殖品种的研发和养殖技术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国家或有实力的企业及水产科技人员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精力,而且这种研究工作的开展要超前,不能在生产出现问题时才开始研究解决办法。其次,水产科技人员要能够“下得去、呆得住”。水产养殖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集成的实用型技术,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研究内容来自于生产一线,反过来又服务于生产实际。尽管水产养殖生产一线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但要了解掌握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只有长期深入生产一线,认真观察、详细记录、深入研究,获取有关水质环境、生物环境及养殖生物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再进行反复研究试验,才有可能研发出切实可用的科技成果,从而指导生产。

    最后,各级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推广、指导生产和引领示范等作用,送技术下乡,到“田间地头”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防患于未然。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调控、引导海参养殖业科学发展,彻底改变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无序现象。

    总之,海参养殖业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关键时期,这个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避免重蹈我国养虾业的覆辙,解决好以上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荣成市鹏龙水产加工厂Copyright(C) 2014 鲁ICP备10016216号-1